孵化创新成果培养优秀人才:辽宁铁法的创新工作室联盟经验分享!
你还记得以前看过的那种电影吗?里面总有一些天才的科学家,默默无闻却创造出了震撼世界的发明。而在真实的生活中,这样的场景同样在我们身边上演。4月7日,在辽宁铁法能源公司,一项由李新伟和周兴军两个创新工作室共同主导的“锚杆自动剪断机”创新成果成功推广,预计每年为企业创收超过200万元。这无疑是辽宁省动力煤生产基地创新工作室联盟的又一次丰硕成果,它的背后,更是一条关于人才教育培训与技术创新的精彩故事!
那辽宁铁法能源公司到底是谁呢?它可是辽宁省最大的动力煤生产基地,职工人数达到2.7万人,其中包含了17个各级劳模(职工)创新工作室。而在2022年6月,他们组建了一个时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。这一联盟不仅有助于孵化创新成果,更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平台。通过技巧培训、创新成果交流等多项活动,联盟正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
说到目的,很多人会好奇,为什么辽宁铁法能源公司要成立这样一个创新工作室联盟呢?简单来说,企业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,实现创新攻关、成果转化,同时也能够培养新一代的行业人才。正如李新伟所言,能够在全省创新大赛上获奖,创新工作室联盟的作用不可小觑!
以“锚杆自动剪断机”为例,这项成果的推出恰恰体现了创新工作室联盟的强大作用。在过去的三年里,这个联盟成功实现了344项成果转化,申请了118项国家专利。尤其是在设备和器材的引进方面,联盟通过专项资金支持,让不同的工作室配备了“大师线切割”和可编程控制器等创新器材,使他们可以快速、高效地开展技术攻关活动。
那么,怎么样才可以更好地推动这样的创新进程呢?林林总总的活动可不能少!联盟每年常态化开展的技能培训,便是其中的重头戏。近年来,他们已举办了691次技能培训,近万名职工受益。以电钳工为例,联盟针对基层的电钳工进行的培训活动,参与人数达到了400余人次。这不仅促进了员工的职业成长,更为企业积蓄了大量的人才资源。
关于这项工作的推进,企业的不同部门都有明确的分工。例如,工会负责统筹日常工作,人力资源部协同创新工作,科技与网信办则负责技术创新项目的推广。在这样的协作模式下,联盟的各个创新工作室正如同一部精密的机器,滚滚向前,推动着企业朝前发展。
此外,创新工作室联盟还注重传承技能与经验,尤其是在井下单位的维保队伍中,由于不少年龄小的员工缺乏经验,如何快速成长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。于是“职工大讲堂”应运而生,面对面交流、点菜式服务,给每位员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。
当然,所有的事情都有两面。尽管联盟在推动创新和人才教育培训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功,但依旧面临着科技门槛高、人才流失快等难点,要一直地探索与适应。如何能够让更多的普通职工也参与到创新的征途上来,成为了创新工作室联盟工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。
最后,我们该意识到,辽宁铁法能源公司的创新工作室联盟带来的不仅是企业效益,背后更是人才的培养,企业文化的提升。在未来的工作中,每一个职工的价值都能通过这样的模式得以实现,创新一定不是个别人的事,而是每一个个体共同策划、共同进步的旅程。因此,看到这样的实践案例,让我们对中国未来的行业创新充满期待,这真是让人振奋又充满信心的故事!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