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淄博市淄川区:以优质电力服务点亮村民幸福生活
走进赵瓦村,这个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北部的“全国文明村”“省级生态村”“农村新型示范社区”让记者眼前一亮:房屋整齐划一,街道纤尘不染,学校、银行、博物馆一应俱全,田园风车、人工湖等相互交融,绘就了一幅新时代美丽村居画卷。
赵瓦村党委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李久存说:“我们从曾经的‘贫困村’‘问题村’崛起成为绿色生态可持续的‘样板村’,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,离不开全村人的辛劳付出,离不开当地供电等公共服务部门给予的有力支撑。”
赵瓦村所在的双杨镇是淄博市重要的建陶生产基地,赵瓦村“顺势而为”,很早以前就是响当当的富裕村,但环保问题也比较突出。
近年来,当地提出建陶产业一定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,赵瓦村“两委”班子没有迟疑,带领村民积极调整发展结构,推动落后产能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。在当地供电部门的支持下,全村规划出三大产业区域,建材产业区的生产线全部实现电能替代和自动化改造,有机蔬菜生产基地、生态养殖基地等全部实现了电气化。
在赵瓦村,村民们对国网淄博供电公司为他们打造的便民服务点—电力彩虹驿站赞不绝口。休息椅、便民服务箱、共享雨伞、饮水机、手机充电……驿站在满足基本电力业务前提下,给村民及过往流动人员提供了更多便利,让他们能够在这里歇歇脚、喝点水、坐着给手机充电,还可以缴纳电费、打印发票、申请充电桩。
双杨供电所所长耿庆辉说:“我们把APP搬进了村里,村民生活更方便了。一些老人不会用手机,可以在这里缴费、咨询,还可以在这里联系网格经理上门服务。”
供电公司在赵瓦村建设了新能源汽车充电站,每天中午、晚上是赵瓦村充电站最“忙碌”的时刻,在峰谷分时电价政策的影响下,许多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村民都会在合适的时段给爱车充电。
目前,赵瓦村有50余辆电动汽车,村内设有两处充电站点,充电站设有交流充电桩12个、直流充电桩1个,并配套建设了光伏车棚,打造“光伏+充电”新模式,实现了新能源车充新能源电。同时,电力彩虹驿站为村里的电瓶车安装了换电柜,村民能够轻松的享受电瓶车充换电服务。
近年来,为满足新能源汽车日渐增长的充电需求,国网淄博供电公司快速推进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,今年1至9月,共建设27座公共充电站、72台充电桩。截至目前,国网淄博供电公司已累计建设246座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站、939台充电桩,实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乡镇全覆盖。
“黄瓜熟了,这可是绿色、无公害的蔬菜,放心尝!”刘红光带记者走进全电化大棚里摘瓜果。
43岁的刘红光是赵瓦村绿色农业的致富代表。2009年,他从村民手里流转了70多亩土地,投资建设了10座全电化大棚,并创办了专业合作社,带领乡亲们发展果蔬种植业。
刘红光介绍,与传统种植相比,全电化种植可使农产品产量增加20%,加之“种养智慧管理”系统的推广和应用,合作社提高了种植效率,降低了人力成本,更保障了农产品的品质,社员们收入多多、幸福满满。
在赵瓦村,目前90%以上的农业大棚实现全电化种植,涉及西瓜、甜果、西红柿等10多个特色农产品品类。为推动生态农业发展,2020年,国网淄博供电公司在赵瓦村实施标准化台区样板工程,共更换老旧低压柜7台,架空老旧线公里,实现低压台区更安全、稳定、高效运行。
在大棚用电高峰期,国网淄博供电公司针对农业生产推出全周期供电服务,根据时令变化组织技术人员主动上门服务农户,保障春耕春灌、服务夏季通风、助力秋收秋储、护航冬季取暖补光,为农民提供用电申请、设施安装、日常维护等贴心服务。
刘红光说,去年冬季寒潮来临之前,供电所网格经理多次到他的蔬果种植合作社,协助他开展打药机、温湿自控系统、自动卷帘机等用电设备检查,并对供电线路进行了多轮次的隐患排查,为棚内农作物抗寒度冬提供了强有力保障。
赵瓦村党委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李久存说:“我们村的电给予大伙的是‘保姆式’服务,各种好产业只要落地赵瓦村,就能得到无条件、全方位的供电服务。”
今年以来,在供电公司的推介下,刘红光接触到了“农光结合”这一新农业发展新模式,并计划发展“光储充”综合能源业务,升级蔬果种养智慧管理,在蔬果种植合作社构建微型源网荷储协同系统,提升能源、土地利用效率,打造现代化智慧农业园区。
“如今,‘优质电力’已是我们在招商引资中的金字招牌。”李久存说,今年赵瓦村以产业融合为主线,以文旅和食品产业为抓手,重点打造了食品物流产业园区和文旅项目聚集区,形成“一体两翼”的发展格局。
“在赵瓦村,停电的概率极低。”双杨供电所所长耿庆辉说,“假如遇到特殊情况停了电也不用慌,‘光储充’这个大‘充电宝’会立刻为全村提供电能,给我们快速反应、入村检修提供时间。”
一是光伏发电集中在白天,而汽车充电集中在夜晚,因此用电供需不平衡。耿庆辉说:“我们在原有的光、充基础上,新增了‘储’,储能装置的完善,实现了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充分的利用。”
二是电网与光伏开关、逆变器之间过去没有信息通信,不能控制光伏出力,国网淄博供电公司在光伏逆变器内增加了规约转换器,成功实现了光伏柔性控制。
三是微网内需要一个“智慧大脑”,区别于老式配电终端只能接收运行数据,不能对数据来进行分析判断。在台区安装智能融合终端,并加装能够控制光伏和储能的APP,只需通过集中器下令,便可以依据设定好的方案实现光、储、充的自动控制。
“光储充”智能微电网对外是一个正常的用电负荷,对内则实现了各类电力资源和绿色能源的“自治管理”,实现了局部供电质量的精细管控和就地平衡,让赵瓦村的供电更加坚强可靠。
国网淄博供电公司员工在将军路街道查王村对10千伏山川线进行带电作业。(图/程剑)
2021年,《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》中明确,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。要坚持安全降碳,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,大力实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替代,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。
《通知》强调,全力发展新能源。全方面推进风电、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,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,加快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。加快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升级和特色应用,创新“光伏+”模式,推进光伏发电多元布局。
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,便是电力行业推动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关键路径。
耿庆辉指着电力彩虹驿站橱窗上的一个灯头说:“这是2009年在赵瓦村使用的老式路灯的灯头,它只能从电网侧用电。现在,我们在驿站的西南角处安装的是风光储一体化路灯。”风光储一体化路灯的顶部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,底部安装了蓄电池组,实现了能源的收集和储存。同时,它可以依据天气条件和光照需求来做自我调节,做到绿色环保、节能减排。在未来的规划中,赵瓦村将把村内路灯逐步更换为这种节约能源、自给自足的新式路灯。
望远镜、热成像仪、登杆铁鞋……这些传统的人工巡视设备已被淘汰。“自从升级为智能巡视后,我们对居民用电实现了从被动抢修到主动监测的改变。”耿庆辉说。
淄川供电中心作为试点单位,率先在淄博市开展了无人机自主巡检,由搭载红外传感器的无人机按照规划的航线拍摄现场照片,便能实时采集线路状态信息,并通过AI图像识别分析隐患。赵瓦村台区10年无故障停电就有它们的一份“功劳”。
“赵瓦村绿色生态发展实践,离不开国网淄博供电公司和他们的保驾护航。”赵瓦村党委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李久存强调,“电能替代”是推动乡村绿色生态发展的重要措施。
电力如同跳动的脉搏,为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国网淄博供电公司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,将继续努力做好电力先行官,紧跟农村发展用电需求,加快电网建设,推进全周期供电服务新模式,持续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较为可靠电力保障。
原标题: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以优质电力服务点亮村民幸福生活——智慧绿电赋能乡村全面振兴》
本文来自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-民生无小事工作室】,仅代表作者观点。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。